

醫務社工
《白頭人送黑頭人》
【故事撮要】
在紓緩科病房工作,每天遇上經歷生死的家庭。其中「白頭人送黑頭人」的遭遇每每令人嘆息,長者將失去子女的心情,是非一般的傷痛,也礙於傳統的忌諱,較少在親友間表達,成了不被看見的哀痛。我希望我的同行扶持能讓病人和年長父母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最有啟發助人歷程】故事
年長父母將失去子女的心情,是非一般的傷痛。
中年、已婚的她一直與媽媽感情要好。被診斷子宮頸癌後,她積極接受接療,最希望雨過天青後,能繼續克盡女兒的責任,好好照顧母親。
可惜,雨沒停、天不青,她的病情開始轉差。她心裏躊躇著,理智上她明白患病的事實終歸要讓媽媽知道的,她總不能一直從母親的生活圈內消失。但情感上卻是千方百計逃避去想這刺傷人的難題。這是很多患晚期疾病的中年病人面對的兩難。
直至病情進一步惡化,她住進了紓緩科病房,我走近病床旁邊和婆婆打招呼,她是位很平易近人的長者,甫見面便很客氣地感激醫護對女兒的照顧。
「她喜歡飲湯。」婆婆緩緩把載了熱湯的暖壼拿出來,小心翼翼地把湯倒進碗中。
白頭人之中,很多父母說:「多麼多麼希望,換自己患病」。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年老,疾病與離開是定數,但子女原本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下去的。如果可以對調,多好!傳統上,「白頭人送黑頭人」代表著不吉利,同時意味一種自然規律的逆轉,子女應該是送別父母、辦理父母後事的人,理應較遲離世。次序一旦倒過來,傷痛以外還添了一抹無語問蒼天之感。世間就是有顛覆常規的情節發生,心想就事成的期盼,好像總不會在醫院發生。我接觸的白頭人,不少會以「淒涼」形容自己的處境。
我與婆婆談起經歷這種顛覆時序的疑惑和難過,讓婆婆感到被明白。她嘆一口氣:「唉,她是三個子女之中最孝順的。」接著是片刻的靜默,我伴著婆婆,感覺著空氣中浮現的惋惜和傷痛。
在紓緩科遇上的每個家庭,其獨特的背景、過去、家人之間的連繫,以及在難關中的高低跌盪,都值得一一被了解。無奈和嘆息之中,我希望家人內心複雜的掙扎過程被看見,兩代之間有機會表達欲傳遞的心聲。同時,白頭人感到,箇中的「淒涼」被明瞭和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