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Zeng Guofan 1811 ~ 1872)
曾國藩(Zeng Guofan,曾通譯Tseng Kuofan 1811 ~ 1872),晚清重臣,洋務派大臣。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曾任四川鄉試正考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及禮、兵、吏等部侍郎。1853年(咸豐三年)初,奉命在籍幫辦團練,後擴編為湘軍。1854年率湘軍出省作戰,發《討粵匪檄》,攻擊太平天國運動是「開天闢地」以來「名教之奇變」,遂成太平軍勁敵。1860年,授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在鎮壓太平天國問題上認為「洋人與我同其利害」,力主「借洋兵助剿」,接受美俄等國「效順之忱」。他看到鴉片戰爭後中國再實行閉關政策已不可能,與外國通商、交往,乃大勢所趨,主張學習西方軍技術,「師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在安慶設內軍械所,制造「洋槍洋炮」及試制小火輪等。鎮壓太平天國後,他積極網羅人才,創辦當時中國最的兵工廠江南製造局以及其他近代軍事工業,設立翻譯館,譯印西學著作,向美國派遣留學生等,開洋務運動之先例。對西方列強,他認為「中國目前之力斷難遽啟兵端,唯有委曲求全之一法」,或以民眾的不滿和反抗將造成中國局勢不穩來婉拒列強要求。對英俄勢力不斷入侵新疆,則主張採取「暫棄關外,專清關內」的方針。主張中國必須信守條約,避免外釁,對列強講「忠信篤敬」之道,實行所謂「羈縻」政策。其對外思想對李鴻章等洋務派官僚頗有影響。1864年(同治三年)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晉封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次年奉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捻軍,無功,回兩總督原任。1868年調任宜隸總督。1870年奉命查辦天津教案,本「堅保和局,不與洋人構釁」之宗旨,屈服於法國侵略者,以殺害群眾20人、充軍25人,把天津知府和知縣革職充軍、賠款白銀50萬兩結案,為輿論所譴責。9月任兩江總督。病逝南京。畢生信奉程朱理學,對古文、詩詞頗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後期代表人物。著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國藩家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