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出使歐美
中日甲午戰爭後,俄國迅速聯合法、德兩國逼使日本退還遼東半島。事後俄國即居功向清政府索要報酬。其首要目標是將正在修築的西伯利亞鐵路取道中國東北領土通向海參崴,以達到侵略中國和爭霸遠東的圖謀。為此,沙俄利用1896年5月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之機,指名要求清政府派出李鴻章為祝賀專使,以便在彼得堡舉行中俄秘密談判。法、德、英、美諸國聞訊後,亦紛紛發出訪問邀請,以圖兜售軍火並爭奪在華利權。當時清政府正面臨嚴重的日本威脅,又背負巨額賠款的沉重包袱,因而在外交上存有「聯俄制日」的幻想,在經濟上力求列強同意提高海關稅率,以便償付巨額債款。因此,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2月,清政府決定派李鴻章為「欽差頭等出使大臣」,赴俄祝賀沙皇加冕,同時前往英、法、德、比、荷、美諸國訪問。
李行前宣稱,「此行要策是聯絡西洋,牽制東洋」,而所謂西洋,主要指俄國。李到俄京彼得堡後,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兩次接見,俄財政、外交大臣也與李多次秘密會談。俄方以中俄結盟「共同防禦日本」為誘餌,並以300萬盧布的賄金收買李鴻章,終於簽訂了中俄密約,允許俄國過境修築鐵路,並給予俄國隨時使用該路運兵、運糧以及俄國軍艦可駛入中國任何港口的權利。之後,李又先後赴德、荷、比、法、英、美等國訪問。由於各國都把這次訪問看作是對清政府施加影響和壓力的木好時機,有利於今後在華利利權的爭奪,故對李的接待頗為隆重。各國皇室或總統均予接見,政府大臣與李會談有關擴大商貿、修築鐵路、租借港口和解決華工待遇等問題。但對李所提出的商請各國政府同意提高中國海關進口稅率的要求,均借詞推諉,拒絕給予任何承諾。10月,李從加拿大的溫哥華回國,結束了這次歷時八個月的歐美之行。李自甲年戰爭後因遭各方非議而卸職閑居,出使歐美回國後被任命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重掌清政府外交大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