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
日本關東軍突襲瀋陽、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的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按預謀計劃,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溝附近一段鐵路,誣稱是中國軍隊所為,隨即出兵攻佔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及瀋陽內城。同日,營口、鞍山、撫順、安東(今丹東)、長春等二十餘城相繼陷落。一周後,日軍侵佔了遼寧和吉林省的大部份地區並向黑龍江省進犯。1932年1月,日軍攻佔錦州,2月佔領哈爾濱。從此,東北三省全部淪於日本的佔領下達14年之久。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部勢力實行「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的結果。而當時波及歐、美和日本的嚴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則是引發此次事變的政治經濟背景。
1931年日本已陷於經濟危機的嚴重階段,它力圖加緊侵華,尋求擺脫危機的出路。另一方面,經濟危機也使西方列強無力東顧,給日本發動事變以可乘之機。而此時蔣介石忙於反共內戰和新軍閥混戰,奉行對日不抵抗政策,也給日本提供了輕易取勝的條件。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南京政府確定軍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不與日本直接談判,一味依賴國聯主持公道的方針。事變的第二天,中國代表施肇基即奉命向國聯提出申訴。由於南京政府在軍事上毫無抵抗,而美、英、法等國在國聯內也不願得罪日本,因此,國聯先後雖開了18次行政院會議,1次國聯大會,通過了4項決議案,但這些對日本均無約束力。日本的態度愈加蠻橫無理,其侵佔東北的步伐有增無減。1932年12月10日,國聯行政院決定派遣國聯調查團,實地考察軍事情況後,再向國聯報告,以此結束了對中國申訴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