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近半個世紀中,中美關係起伏跌宕,曲折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個時期﹕1949年~1972年,為敵對僵持時期;l972年~1989年,為逐步解凍和走向關係正常化並獲得較大發展的時期;1989年~1998年,為關係迭遭挫折又轉而恢復正常並有新的發展的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和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徹底失敗。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主席宣布了「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的對外政策。在當時東西方兩大陣營尖銳對立的國際格局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規定要聯合蘇聯,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同時規定外國政府必須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係,新中國才能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從美蘇對抗和反對共產主義的全球戰略方針出發,視中國為蘇聯的「政治、軍事附庸」,繼續承認和支持親美反共的國民黨政府,對新中國採取敵視政策﹕遏制、孤立、封鎖禁運,並在外交上發起不承認新中國運動,阻撓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中國為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採取措施肅清美國在華的特權和勢力。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進行大規模軍事干涉,同時武裝侵佔台灣。中國毅然決定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與打聯合國軍旗幟的美軍進行了一場歷時三年多的軍事較量。朝鮮停戰後,中美鬥爭的焦點轉到台灣海峽。美國力圖使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製造「兩個中國」。l954年美國同蔣介石集團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將台灣納入美國「戰略防禦圈」。此後發生了兩次台灣海峽危機。1955年8月起,中美先後在日內瓦和華沙舉行長達15年的大使級會談,主要討論緩和台灣緊張局勢問題,雖未達成協議,卻為中美兩國政府保持了一條聯繫渠道。60年代,中美鬥爭焦點轉至印度支那地區。美國擔心發生多米諾效應,對該地區大規模軍事入侵。中國大力支持印支人民抗美鬥爭。在此期間,美國還和蘇聯聯手阻撓中國發展核力量。中美關係繼續敵對、僵持。中國對美國的反華和破壞和平的行徑作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同時中國與友好國家的互利合作關係不斷發展。美國孤立和遏制中國的目標未能實現,反而使自己陷於被動地位。

60年代末,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各種力量分化重組,中國已被視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一。蘇聯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美國實力相對削弱,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從越南戰爭泥潭脫身成為其當務之急。它從自身戰略利益考慮希望同中國改善關係,以便在與蘇聯爭霸中得到地緣政治的戰略優勢。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後,中國深感蘇聯對中國安全的威脅更為直接和現實,認為緩和對美關係,有助於擺脫兩面受敵的處境並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打開外交新局面。中美雙方都感到需要調整外交戰略,改變敵對僵持的中美關係。尼克松任美國總統後不斷向中國發出改善關係的信號,並通過巴基斯坦、羅馬尼亞建立通向中國的「傳話渠道」。毛澤東、周恩來抓住時機果斷地作出中美和解的戰略決策,對美方改善關係的信息作了積極的回應。l97l年4月,中國邀請美國乒乒球隊訪華,乒乒外交推動了中美和解進程。同年7月,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開始探索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消息公布後,世界震動,許多國家紛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10月美國巳無法阻燒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兩國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也稱上海公報)。美方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此不持異議。中美兩國20多年相互隔絕狀態至此宣告結束。但由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仍不願放棄其原有錯誤立場,兩國關係正常化未能實現。l973年5月,中美相互在對方首都設立聯絡處。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繼任的福特總統於1975年底訪華時表示,解決中美關系正常化問題須推遲到1976年美國大選以後。大選後上台的卡特政府在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上曾搖擺不定。經過談判,美方終於接受了中國要求美同台灣當局「斷交」、「廢約」並從台灣「撤軍」的三項條件,1978年12月16日中美發表建交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1979年l月l日中美互相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與此同時,美宣布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係」,決定撤走駐台美軍,並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同月,中國副總理鄧小平正式訪美,在美掀起「中國熱」。但在同年3月,美國會通過違反兩國建交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的《與台灣關係法》,1980年出現美台關係升級的動向。為解決中美建交談判中遺留的損害中國主權的美售台武器問題,中美雙方經討談判,於1982年8月17日發表聯合公報(也稱八一七公報),進一步確定了中美關係的指導原則,對美國售台武器作出了逐步減少以至最後徹底解決的規定。上速「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共同確立了中美關係的基本原則,構成了兩國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與此同時,中國進行了外交戰略調整,強調不與任何超級大國結盟,也不支持其中一方反對另一方。從中美建交到80年代末,中美關係的發展較大較快。兩國高層領導頻繁互訪和接觸,雙方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軍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民間往來均有較大的進展。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政治風波後,美國帶頭在西方世界掀起反華浪潮,制裁中國,將中美關係推向低谷。l990年起,兩國關係雖逐步有所恢復,但由於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錯誤地認為中國的全球戰略作用巳降低,對改善中美關係態度消極。美國憑借其作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優越地位,對中國實行以壓促變的方針,加強對中國內政的干涉。1992年9月,美總統布什宣布向台灣出售150架F-16戰鬥機,對中美關係造成新的嚴重損害。l993年克林頓就任總統後,曾在人權、延長最惠國待遇、不擴散等問題上採取一系列有損中國利益的行動,使中美關係繼續下滑。中國頂住壓力,堅持原則,對美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並本「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精神,妥善處理了有關問題。克林頓政府感到中美關係的不斷惡化對美不利,於1993年9月轉而提出對中國實行「全面接觸」的新戰略。即既接觸、對話、合作,又防範、制約,以實現美國利益並影響中國的發展方向。ll月,江澤民與克林頓西稚圖會晤,中美關係終於走出低谷,開始出現轉機。此後一年多,雙方高層互訪增加,對話加強。l994年5月,克林頓宣布將對華最惠國待遇與人權問題脫。其後,經貿交流合作更加擴大。但是由於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中美關係的發展仍然時起時伏。1994年9月,美政府調整對台政策,使美台關係升級,圖謀在新的形勢下製造「兩個中國」。1995年5月竟允許李登輝以「私人」名義訪美,使中美關係再度出現重大波折。中國政府就此同美方進行了嚴正交涉和鬥爭,中止或推遲了雙方原定的一些高層往來。6月,中國駐美大使奉召回國述職。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海海域進行導彈發射和火炮演習。美國認識到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一再向中方重申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反對台灣獨立,反對台灣進入聯合國,表示今後將慎重處理台灣問題,對台灣領導人訪美採取嚴格限制措施。

10月,江澤民與克林頓在紐約會晤,強調中美關係應結束起伏不定、麻煩不斷的惡性循環,從戰略高度,世界全局和21世紀的角度看待中美關係,美應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十分慎重地處理台灣問題。克林頓表示對中國孤立、遏制、對抗都不是選擇,只有建設性接觸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美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不使台灣問題成為兩國分歧的來源。但1996年3月,當中國在台灣海峽附近海域進行導彈發射訓練和軍事演習時,美派兩個航空母艦編隊到台灣海峽附近炫耀武力,使中美關係又趨緊張。中國對美提出了嚴正交涉。此事表明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的堅定立場。其後美國領導相繼發表講話,強調中美關係的重要性。ll月,江澤民主席與克林頓在馬尼拉會晤,雙方就包括兩國元首在內的高層互訪達成一致意見。1997年和l998年,雙方進行了一系列高層互訪,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國元首相互進行的國事訪問。1997年10月26日~ll月3日,江澤民訪美。雙方發表《中美聯合聲明》,表示將共同致力於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從長遠觀點出發,在遵守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處理兩國關係。此行達到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發展合作、共創未來的目的。1998年6月25日~7月3日,克林頓訪華,兩國元首同意繼續努力向中美建立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的目標邁進。雙方決定互不將各自控制下的戰略核武器瞄准對方,並同意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加強對話與合作。6月30日,克林頓還重申美「三不」承諾,即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人以主權國家為成員的國際組織。這是美國總統首次公開的承諾。中美兩國元首成功的互訪標誌中美關係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係雖歷經波折,但總的來說有很大發展。兩國政府間簽訂的協議、協定和諒解備忘錄等涉及貿易、投資保護、稅收、海運、民航、科技、文化、教育、領事、農業、海洋和漁業、核能、水利、郵電、城建、衛生、航空航天、環保等領域。中美經濟貿易關係發展迅速。l979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僅為24億美元,1997年則高達489.9億美元,增長20倍。美國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已成為美國第四大貿易伙伴。美國是在華最大投資國。截至1997年底,美在華投資項目達2.44萬個,實際投人金額174.9億美元。中關科技、文化、教育以至軍事和其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斷擴大。截至1997年底,中美締結友好姊妹關係的省州和城市已達125對。

中美之間存在的主要問題涉及台灣問題及經貿、不擴散和人權等領域。(l)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問題,也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問題。美方多次違反三個聯合公報和有關「三不」承諾,允許台灣官方人士訪美或「過境」,與台灣發展變相官方或半官方關係,繼續售台先進武器、裝備和技術,這是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最大障礙。(2)在經貿領域,美國國會每年就對華最惠國待遇問題進行審議,使中美經貿關係難以正常、穩定地發展;美借口知識產權、紡織品、市場准入和貿易逆差等問題向中方施壓;美還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提高要價。(3)在不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也存在分歧。特別是美國一面尋求中國的合作,一面卻向中國的台灣省大量擴散先進武器,干涉中國內政。(4)人權問題,自l990年至l997年,美國政府每年都提出攻擊和誣蔑中國的所謂人權報告,並前後七年帶頭在聯合國人權會上搞反華提案;美國國會還多次通過關於中國人權、西藏和香港的決議、法案,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干涉中國內政。中美兩國之間雖然存在分歧和縣而未決的問題,但是更重要的是雙方有廣泛的共同利益。這種共同利益在冷戰後的新形勢下,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中美關係的全面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