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中國抗日戰爭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期為戰略防禦階段。日軍佔領平、津、寧、滬、武漢、廣州等大城市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1939年10月後為戰略相持階段。日軍在正面戰場再無重要進展,敵後戰場則受八路軍新四軍不斷打擊。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成一體,中美英等合作對日。國民黨軍隊曾入緬作戰,但在豫湘桂戰役中一潰千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則牽制大量日軍。1945年8月蘇聯參戰、美國投擲原子彈,中國軍隊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外交和美、英、法、蘇、德等國有關外交活動如下﹕

(l)初期中國政府外交以爭取國際支持為主。曾要求國聯制裁日本,並參加西方國家召開的布魯塞爾會議,未獲結果。美英等國集中注意於歐洲對付德國,對日本侵華使其利益受損持忍讓、妥協態度,僅有呼籲和平的空泛聲明,而無實際援華行動。美國1937年9月14日宣布禁止美國政府的商船向中日運送軍火,實際上有利於日本。直至1938年12月,因日本加緊打擊美英在華勢力,兩國始分別向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商業貸款和500萬英鎊平准基金貸款。中國爭取蘇聯支持則獲得成功。蘇聯為牽制日本防其北上,與中國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1938年~1939年兩年內提供貸款2.5億美元,供應大批軍用物資,派遣3000餘名軍事顧問和700名航空志願人員。德國因戰前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戰爭初期繼續向中國運送軍火。1937年10月後出於加強與日本同盟(日本曾以廢除反共產國際協定相威脅)準備大戰的戰略考慮而改變政策,1938年5月對華停售軍火並撤回駐華軍事顧問團。

(2)1937年ll月起,日本即策動向蔣介石誘降。通過德國進行的陶德曼調停終因日本所提條件過苛而流產。1938年10月後,日本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蔣介石的妥協傾向也大為加強。除汪偽政權於1940年3月30日成立外,中日秘密議和也於1939年12月至1940年10月在香港和澳門進行,並有蔣介石和板垣長沙會談之議。蔣介石同意與日本合作反共,但未接受蔣汪合流條件。1944年日本因在太平洋戰爭中敗局日益明顯,曾降低要價進行日蔣密談(桐的工作),未獲結果。

(3)1939年至l94l年間,英美等國策劃遠東慕尼黑陰謀。英國為謀求在遠東對日妥協而集中力量於歐洲,曾犧牲中國利益,簽訂有田——克萊琪協定、英日關於中國海關之協定、英日關於華北白銀問題協定、英舊封閉滇緬公路協定,法國也封閉滇越鐵路。美國雖曾在汪偽政權成立後表示繼續支持重慶政府,並與之簽訂購售華錫合同,給予2000萬美元貸款,但同時舉行有田——格魯談判,探討與日本妥協的可能性。中國共產黨公開揭露遠東慕尼黑陰謀。國民黨政府也曾對英日諸協定表示反對,但又與美英等合謀舉行太平洋國際會議,謀求以此實現其對日妥協。

(4)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美英通過中英協調對日作戰協定、中美扺抗侵略互助協定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中美五億美元借款協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關於重慶加爾各答航空運輸協定相繼簽訂。重慶三國聯合軍事指揮機構成立。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簽署聯合國宣言和聯合國憲章。蔣介石受邀參加開羅會議,簽署開羅宣言。代替不平等條約的中美平等新約、中英平等新約簽訂。中美英簽署波茨坦公告。中國的大國地位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得到某種程度的承認。美蔣之間曾發生史迪威事件,赫爾利使華後美國改行扶蔣反共政策而使分歧彌合。

(5)張鼓峰事件、諾門坎事件後,日本調整對蘇政策,倡議締結日蘇中立條約,以圖蘇聯停止援華。蘇聯為避免兩線作戰,同意締約。國民黨政府對蘇日在條約附件中相互尊重偽滿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土完整表示不能承認。締約後蘇聯援華立場未變。德黑蘭會議上蘇聯以恢復帝俄在東北的特權和承認蒙古獨立為條件同意對日作戰。美國為促使蘇聯參戰並防止其支持中共而妥協。中國政府在蘇聯和美國施壓的情況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6)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曾有一系列獨立自主的涉外活動。中共領導人與蘇聯派駐延安的人員保持經常聯繫,並曾接待美軍駐延安觀察組。毛澤東——赫爾利會談,並擬定關於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協議草案。中共代表董必武參加聯合國制憲會議。中共領導人還廣泛會見外國記者和援華人士。這些活動為抗戰勝利和中國革命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並成為新中國外交的發端。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