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外交 |
使節職銜隨朝代改變
【明報專訊】你知道什麼是「行人」嗎?「行人」除了指在道路上行走的人,原來也是中國古代的官名。在不同朝代,中國的使節職銜亦有所不同。你對這些古代職銜認識多少?
文﹕李婉華
插畫﹕巧竹
保管玉璽設專職
從中國古代的使節職銜,可看到古時外交工作有趣的一面。例如中國隋唐時有一種職官叫「符寶郎」(在隋初時叫「符璽監」,煬帝時改為「符璽郎」,武則天時更名為「符寶郎」),負責保管皇帝八寶(8個玉璽)及國家符節。
皇帝八寶其中三樣是與外交有關的印章,例如「天子行寶」是在答覆外國、各族君主的來信時用;「天子之寶」是在撫慰邊疆少數民族政權時用;「天子信寶」則是調動外國、各少數民族軍隊時用的印章。符節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調兵時用作憑證的物件,多用竹、木、玉等製成,上面刻有文字,分成兩半,一半在朝廷保存,一半給外任官員或出征將帥。
中國古代有種官員叫「職方郎中」,負責掌管天下的地圖,辨別邦國的遠近及有關情。若有外國使官來到京城,會委託鴻臚寺(掌管禮儀的官署)了解該國的山川河流、風俗物產,畫成地圖上奏及製成副本給兵部。當與其他國家的邊界發生爭執時,會由職方郎中持地圖前往勘正。職方郎中也要為邊疆城戍、鎮防、烽候等事提供意見。
與外商貿易 設通事買辦
晚清時,中國與外商關係愈來愈密切,也多了相關的職務。「通事」是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官府與外國商人聯繫的譯員和經辦外商某些臨時委託業務的代理人。在廣州公行(洋行會館)繁盛時期,他們由海關監督委派,負責代表清政府向外商宣示法令、稽查外商違法行為、通報關稅等事務。鴉片戰爭後公行撤銷,部分通事被海關僱用,負責監管外商船舶的報關、納稅及裝卸貨物等事務,稱為「官設通事」;另一部分則在新設通商口岸為外國領事和商人服務,成為在華貿易的代理人。
買辦人數受政府控制
另外,在晚清公行貿易時期,「買辦」專指廣東商館中為外商服務的中國採買人或管事。當時買辦不得隨便充當或受僱,人數和職能均受清政府控制。鴉片戰爭後,公行制度取消,外商可自行僱用買辦,成為洋商重要的中間人及代理人。
考考你
試把中國古代的官名與它們的工作配對吧!
1 象胥 |
a |
漢代西域最高軍政長官,對維護邊疆地區安定、西域通道暢通和東西經濟貿易交流起重要作用 |
2 典客 |
b |
漢晉時期負責管理烏桓(中國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稱烏丸)事務的官員 |
3 西域都護 |
c |
春秋戰國時的官員,執掌民族和外交事務,負責接待四方使者及翻譯 |
4 使匈奴中郎將 |
d |
東晉時負責呈奏案章的官員。南北朝時期,負責外交文書的起草和接待使節工作 |
5 護烏桓校尉 |
e |
設於秦代,負責少數民族事務及其他外交事宜,漢景帝時更名為「大行令」,武帝時改為「大鴻臚」 |
6 通事舍人 |
f |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設置辦理外交和對外通商事務的官職。因管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個通商口岸的事務而得名 |
7 五口通商大臣 |
g |
漢代負責監護匈奴的官員 |
答案:1c, 2e, 3a, 4g, 5b,
6d, 7f
|
|
|
圖看天下
1961年6月,中國副總理兼外長陳毅(右)在出席一個會議期間,會見老撾首相(中)及愛國戰線黨主席(左)。你知道是哪一個會議嗎?
(提示﹕瑞士一個城市)
答﹕日內瓦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