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
|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於「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上表示願與美方共同努力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左為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 |
【明報專訊】國際間的經貿、環保、文化等論壇及峰會多不勝數;於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及「博鰲亞洲論壇」,可算是當中較特別的兩個。兩者都是以中國地方命名,足見中國在兩者的重要地立。
博鰲亞洲論壇屬非官方、非牟利的國際組織,由亞洲25個國家及澳大利亞聯合發起,於2001年成立,是首個由亞洲國家主導的組織。博鰲亞洲論壇牽涉的範疇甚廣,包括社經、環境發展等議題,除了政界人士,與會者還包括商界領袖及學者,論壇籌辦方更將其界定為「就亞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務進行對話的高層次平台」。以2010年4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為例,為期3天的年會共設23場討論,包括全球議題如金融監管、低碳能源,及區域性議題如亞洲金融合作、發展模式等。
事實上,這個非政府國際組織,除了作為國際交流活動的場合,亦逐漸成為中國政府宣布重大外交政策、向國際傳遞亞洲聲音的重要外交平台。例如2003年,中國改革與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在論壇上首次闡述中國和平崛起的立場,令這一路線逐漸得到國際關注。2004年,時值「中國威脅論」頻頻傳出,國家主席胡錦濤於論壇上作出反駁,提出中國的「和平發展觀」。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提出,期待能透過論壇建立一個「新型亞洲」的概念。2009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重申中國的「保八」目標。至於2010年的焦點,則落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