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公共外交良機
【明報專訊】世界博覽會是國與國之間建立或鞏固友誼的時機,上海世博有數十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重要貴賓出席開幕禮,包括率先抵華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夫婦、韓國總統李明博、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等。另外,有22個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參加世博。
其實,歷屆世博都是主辦國開展公共外交的良機,如舉辦最多次世博的美國,19世紀時一直受批評模仿英國技術,1893年美國主辦芝加哥世博,卻通過展現,如菲利斯大轉盤、愛迪生真空電燈、柯達菲林等,加上城市規劃和建築等,聚集了全世界目光,使歐洲人在震驚又懷疑中見證其崛起。
1970年首次在亞洲舉行的日本大阪世博,以每個市民作「辦博細胞、對外窗口」,發動市民力量,營造賓至如歸的感覺,又大力改造住宿、河道,興建機場、鐵路,讓原本寂寂無名的大阪給世界留下好印象。
1993年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的韓國大田世博,除了令韓國經濟騰飛,韓國企業也藉機宣傳品牌,並學習國際機構及企業的技術。而當中的中國館,令很多當地人真正認識中國,因而該屆世博被當地人稱為「中韓友誼的彩色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