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辛亥革命 從帝制到共和

【明報專訊】孫中山1923年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說,坦言他的革命思想及新思想的「發源地即為香港」。假如孩子問及香港與辛亥革命的關係,以及辛亥革命對中國有何意義,大家不妨拋一拋書包,與孩子一同溫故知新!

香港角色
籌募經費 廣傳革命思想

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成功,與香港何干?

答:孫中山紀念館其中一塊展板,就點出了香港為何於辛亥革命中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作為革命的基地,同盟會等革命組織在香港吸納會員
籌募經費,革命商人如李紀堂、李煜堂等大力在金錢上支持行動。而且香港的金融制度早已確立,成為僑資起義經費匯款到外地的中轉站
交通便利,有助軍火運輸
由於有較自由的言論空間,有利出版革命刊物,以及傳播革命思想
港英政府在1889年定下法例,表明不會引渡中國的政治犯到中國,於是不少起義失敗的革命黨人來港避難

對中國意義
結束封建君主制

辛亥革命對中國來說,有何重要?

答:從事有關辛亥革命研究的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李金強形容,辛亥革命的重要在於把中國政制由君主制,改弦易轍至民主共和:「辛亥革命以前是『皇帝話事』,革命後就是『人民話事』。而政府不再為皇帝服務,而是為人民服務。」

革命背景

辛亥革命為什麼會發生呢?

答:這個問題很複雜。簡而言之,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日漸腐敗無能,與西方國家如英美等,簽訂一連串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甚者,3次改革及立憲運動的失敗,清政府逐漸失去人民支持。再加上反清反帝制思潮興起,遂掀起革命運動。

大家可從以下時序了解辛亥革命的來龍去脈:

1894年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同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 2月,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10月,孫中山在廣州發動第一次革命,可惜事敗,之後逃往日本
1900年 清廷支持義和團圍攻外國使館,希望以「排外」的行動挽回民心。同年惠州起義失敗
1905年 清廷開始推動君主立憲。孫中山與一眾革命人士如黃興、宋教仁等於東京開聯合會議,決議合組中國同盟會,各人推舉孫中山為總理。同盟會以三民主義為政綱,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
1911年 清廷頒布新內閣官制,但新內閣人選13人中皇族佔5人,被稱之為「皇族內閣」,引起激烈的輿論,令本來支持清廷的立憲派人士亦投身革命。同年,清廷宣布「鐵路國有」,進一步激發民怨。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72位殉難者被尊稱為黃花崗72烈士。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其後中國各省相繼宣布獨立。獨立各省的代表議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國號中華民國,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 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主持南京臨時政府,並在短短的3個月中發布一系列有關民主建設、發展實業、改革教育和取締陋習的法令,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組革命黨 創三民主義

李金強教授認為,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成功,除革命黨人的努力不懈之外,實在是多得「建制派」內有人支持革命思想。他指當時由黃興領導的新軍部隊,成為了革命人士強大的後盾。再加上一些在「建制派」內支持革命的人士更是來自清末立憲運動中成立的省一級代議機構——諮議局。李金強以今日香港的用語去解釋,諮議局就相等於立法會內的功能組別議員。諮議局的成員不少都是有學識、有經驗、有家財的地方士紳。在武昌起義之後,更有諮議局議員贊助革命。

李教授指出,孫中山的名聲之所以蓋過其他革命人士,是因為他成立革命黨,又很有籌款能力。加上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革命理論,以及他是中華民國的首任大總統。

文:黃郁文、周燕 圖:資料圖片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