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中國5鄰外交回顧

【明報專訊】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回看過去50多年,中國與周邊國家如印度、老撾、印尼、新加坡、俄羅斯等關係時有起伏。且透過以下宴會,一同檢視中國與近鄰5國的關係。

文﹕黃郁文、袁柏恩、盧詠

 

俄羅斯:延續蘇聯友好關係

【明報專訊】1991年12月25日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辭職,翌日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取代蘇聯,旋即與中國建交。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Boris Yeltsin)延續蘇聯以來與中國的友好關係,為中俄友好關係奠下基礎。

葉利欽任內曾於1992、1996及1997年三度訪華,而江澤民任國家主席期間亦於1994、1997及1998年訪俄。1996年4月兩國元首在北京會面後,宣布中俄建立面向21世紀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甚至制定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兩國領導人每年最少會見一次。而紛擾多年的邊境問題,亦在葉利欽任內得到處理。

中俄於1998年5月開通兩國領導人直通保密電話線,亦是中國與外國領導人間的首條專線。2007年4月葉利欽病逝,國家主席胡錦濤向時任俄國總統普京致唁電,對葉利欽離世表示沉痛哀悼,並讚揚他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

普京(Vladimir Putin)於1999年12月代理總統一職,2000年3月正式上任,直到08年卸任,其間他仍積極發展中俄關係。

 
2008年10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左)與俄羅斯總理普京(右)在莫斯科舉行中俄總理第13次定期會晤。

印度:06年定「十項戰略」

【明報專訊】中印於1950年4月1日建交。中國總理周恩來於1953年底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5項原則,並在1954年訪問印度。不過在1959年西藏叛亂後,中印關係惡化。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關係進一步惡化。1976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後,兩國關係逐步改善。1988年12月,印度總理甘地(Rajiv Gandhi)訪問中國,是事隔34年之後印度總理首次訪華。

1996年江澤民主席訪問南亞3國,中印建立面向21世紀建設性伙伴關係。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訪問中國,雙方簽署《中印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05年4月,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雙方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06年11月,胡錦濤主席出訪印度,雙方制定深化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十項戰略」。

07年為中印旅遊友好年。08年1月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於中國之行簽署《中印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及傳統醫藥、國土資源等10份合作文件。現時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伙伴,而印度則是中國第九大貿易伙伴。

 
2008年四川發生地震後,印度總理辛格(左四)發慰問信,並宣佈提供500萬美元的物資援助。圖為辛格08年1月訪華時參觀「鳥巢」模型。

印尼:90年復交 貿易增長強勁

【明報專訊】中國與印尼於1950年4月13日建交。新中國建立初期,西方國家對其實施貿易禁運,不過印尼與中國於1953年簽訂貿易協定,並突破禁運,向中國出口橡膠。

不過,1960、1965及1998年印尼數度掀起排華浪潮,包括逼遷華僑、削減華校、迫害僑領等,兩國關係反覆。兩國關係於1965年發生「9.30事件」後嚴重惡化,其時印尼軍人蘇哈托策動推翻親共的蘇加諾政權,並在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事發後,兩國於1967年中斷外交關係,此後10多年兩國一直沒有往來。

兩國直至1978年以後才恢復來往,1990年8月8日,兩國外長簽署《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及印尼復交。兩國復交後,領導人互訪頻繁,在多個領域上簽訂條約,先後成立由雙方外長牽頭的政府間雙邊合作聯委會、啟動副總理級對話機制等。兩國元首亦於2005年4月簽署中印尼戰略伙伴關係聯合宣言。2008年1至11月,雙邊貿易已達296億美元,比07年同期增長30.5%。

 
國家主席胡錦濤於2005年4月訪問印尼,在雅加達總統府門外與印尼總統蘇西洛夫婦合照。左起胡錦濤夫人劉永清、胡錦濤、蘇西洛及夫人安妮。

新加坡:90年建交 屢互訪

【明報專訊】新加坡於二次大戰期間,曾被日本統治,至1959年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成功爭取自治,1963年新加坡脫離英國管治加入馬來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因與馬來西亞不合,被逐出聯邦,同年8月新加坡在首任總理李光耀領導下宣布獨立。獨立初期,新加坡軍力十分薄弱,於是李光耀決定向台灣靠攏,發展與台灣的軍事合作,如邀請台灣軍官訓練士兵。至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席位,新加坡表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自1970年代起,中國與新加坡積極發展貿易合作,1990年10月3日建交前,中國領導人多次訪問新加坡,新加坡政府首腦李光耀亦不下10次訪華。建交後,兩國關係發展迅速,並積極擴大合作範圍,如1992年簽訂《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發展高科技交流;1999年簽署《經濟合作和促進貿易與投資的諒解備忘錄》建立經貿磋商機制,又簽署促進兩國學生交流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備忘錄》等。

 
2007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左)在新加坡會見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右)。

老撾:建交後屢援建

【明報專訊】中國與老撾足有500公里共同邊界,兩國關係亦緊密且微妙。中老於1961年4月25日正式建交,當時簽訂中國援建公路和開闢航空運輸的協定。

自1954年7月簽訂日內瓦停戰協定後,老撾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不過國內中立派、共黨及保皇派不時發生武裝衝突,美國表示應由國際監督委員會全面管制老撾的內政、軍事、經濟等方面。在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陳毅斡旋下,1962年7月的日內瓦會議上,與會者簽訂了《關於老撾中立的宣言》和《關於老撾中立宣言的議定書》。中國其後亦為老撾戰後經濟復蘇,提供資金和人力援助,包括興建8條公路、印刷廠、紡織廠等。

老撾於1975年12月2日廢除君主制,成立人民民主共和國,行社會主義制度,老撾人民革命黨現時是老撾唯一政黨,中老關係良好。

不過,老撾於1970年代末,支持越南出兵柬埔寨,一度令中老關係出現裂縫,兩國大使更於1980年先後撤離回國。直至1985年,時任老撾總理凱山.豐威漢(Kaysone Phomvihane)表示希望與中國在和平共處5項原則基礎上恢復正常關係,兩國於1989年10月恢復友好合作關係。

1990年代中老交往不斷,雙方領導人不時互訪,簽訂中老邊界、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等多項條約。此外,中國公司自1990年開始赴老撾投資設廠、工程承包,中國目前是老撾第三大投資國,並佔其承包工程市場四分之一。中國在老撾援建項目包括地面衛星電視接收站、水電站、老撾國家文化宮、醫院、公路等。

 
2008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右)在老撾首都萬象會見中國駐老撾使館工作人員以及中資機構、留學生及華人華僑代表。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