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七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軟外交為中國破冰

【明報專訊】今期的「外交成就」獎是為了表揚促進中國對外交流的傑出人物,入圍者雖然不是著名外交官,卻運用各自的運動神經、知識技術、藝術造詣,為中國與世界接軌作出貢獻。

文:袁柏恩、盧詠、黃郁文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見聞錄展東方國度:馬可孛羅Marco Polo(1254-1324)

國籍﹕意大利

代表作﹕《馬可孛羅遊記》

旅行及探險家馬可孛羅於元朝期間隨營商的父親和叔叔經絲綢之路到中國,他當時17歲,得到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多次遣他出使外地,馬可孛羅曾旅居中國達17年之久!回國後他在熱那亞海戰中被俘,在監獄中寫成《東方見聞錄》,即著名的《馬可孛羅遊記》。

《馬可孛羅遊記》被譽為「世界一大奇書」,內容記述了馬可孛羅在中國及出使周邊國家的種種見聞,雖然有人質疑遊記內容是否屬實,但當中不少已獲得證實,例如護送元朝闊闊真公主的3名波斯使節的名字,以及各地民俗風情,均與其他典籍記載相同。馬可孛羅筆下的元代中國各地風土人情,更向中世紀歐洲人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東方世界!

引入新曆法新科技:湯若望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


【明報專訊】國籍﹕德國

代表作﹕《古今交食考》(推算日食和月食的著作)

湯若望,中國初期傳教史上三大奠基人之一,明、清時期被耶穌會派往中國,曾受明朝朝廷任命製造火炮,後被御封為欽天鑑,負責觀測日月星辰、日食月食、季候循環等,官居一品。清兵入關後,其「西洋新法曆書」被用作新曆法,後被封為通政使,晉一品,封贈三代,更獲清帝順治賜地興建聖堂。

湯若望本身為數學、物理、神學和天文學方面的學者,曾把西方名著如《遠鏡說》、《礦冶全書》等編譯成中文。他獲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帶來先進科學技術而非其信仰,例如負責欽天鑑的工作時,他明言只做天文上的觀測,其餘本土以星辰觀察的黃道吉日等則一概不參與。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
(1828-1912)


【明報專訊】國籍﹕中國

代表作﹕統籌中國幼童留學

曾在香港讀教會學校的容閎,1847年跟隨美國傳教士布朗夫婦前往美國留學,先讀預科,再讀大學,最後成為著名學府耶魯大學的首名中國畢業生。容閎於1854年回國後,積極推動中國教育發展。1874年,他參與外交工作,代表清廷與秘魯商討在秘魯的中國僑民權益。

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最為人稱頌的是推動留洋學習。1872至1875年,他先後帶領4批共120名中國少年赴美留學,雖然學童最後因朝中保守派反對而被迫撤回,但這批未滿師的學童,對中國現代化發展有重要影響,除了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20世紀初香港政商界名人周壽臣外,從事外交事務工作者都不少,如曾在南北美地區使領館工作的歐陽賡、曾任中國駐美公使的梁誠等。

踏上外交虎度門:梅蘭芳
(1894-1961)


【明報專訊】國籍﹕中國

代表作﹕向外國展示京劇

在京劇中一直男扮女飾演花旦的梅蘭芳,於1927年被推舉為四大名旦之一。梅蘭芳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日本侵華期間,他多次被要求演出以收買人心,但他拒絕賣國,甚至留起鬍子以示堅決,被視為民族英雄。

梅蘭芳積極將京劇帶到世界,早於1919年已赴日本演出,1930年亦在紐約、芝加哥、三藩市、洛杉磯等美國大城市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在1952年出席維也納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回程更在莫斯科訪問及演出。1953年,他赴朝鮮作慰問演出,並擔任慰問團的副總團長。其子梅葆玖繼承了他的梅蘭芳京劇團,至今一直到世界各地演出,促進文化交流,如2008年率團到加拿大。

宣揚中國科技史:李約瑟
Joseph Needham(1900-1995)


【明報專訊】國籍﹕英國

代表作﹕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是生物化學及科學技術史專家,引領他對中國科學產生興趣的是其第二任妻子─來自南京的魯桂珍。1942年,李約瑟被英國委派到中國成立「中英科學合作館」,並擔任館長,他於任內多次協助中國優秀科學家在西方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成果。

李約瑟對中國科技發展的獨特見解,打破了國際社會以為中國只重農業和藝術的觀感,其工作更令中國科技史成為當今世界的研究課題。不得不提的還有著名的「李約瑟難題」(Needham's Grand Question)﹕「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很多重要貢獻,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李約瑟不但詳細分析了中國制度、地理等多方面對中國科技發展的影響,更引發國際社會的興趣,誘發中西交流不斷。

筆桿子 寫國情:韓素音
(1917-)


【明報專訊】國籍﹕英籍華裔

代表作﹕宣傳中國

父為中國人,母為比利時人的韓素音,一生多次訪問中國,對中國社會、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1942年在美英發表首篇作品《目的地重慶》,往後的作品大部分以中國為題材。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多次訪京都獲領導人接見,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她與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更是深交。

韓素音不遺餘力向歐美國家介紹中國,她寫下一系列關於中國領導人的作品,如《周恩來傳》、寫毛澤東的《早晨的洪流》等,她於世界各地就中國國情的演講,更是不計其數。此外,她創立兩個獎項「彩虹獎」及「韓素音青年翻譯獎」,鼓勵中國青年投身翻譯工作,促進交流。她又成立基金,資助中國優才到外國深造。1996年她獲頒「人民友好使者」。

中美關係破冰者:莊則棟
(1940-)


【明報專訊】國籍﹕中國

代表作﹕乒乓外交

莊則棟是上世紀在中國以至世界乒乓球壇享負盛名的高手,1961、1963、1965年連續3屆獲得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冠軍。

1971年,中美關係漸漸緩和,兩國都等待一次突破關係的機會。話說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31屆世界賽中,美國選手科恩在訓練後誤登上中國隊的車,莊則棟面對尷尬局面,表現淡定,找來翻譯,主動與科恩打招呼,並送上黃山織錦予對方作紀念。兩人的合照轟動國際,美國向中國提出乒乓團訪華,毛澤東主席看過國際新聞後,同意乒乓隊來訪。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同年4月莊則棟以團長身分率領中國乒乓團回訪美國。毛澤東讚揚莊則棟「不僅球打得好,還能辦外交」,具「政治頭腦」。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4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