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中國古今外交機關

北京外交部於08年5月19日為哀悼四川的死難者下半旗致哀。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位於港島香港公園附近,自成一國。

【明報專訊】香港的對外事務主要由中國政府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就是中央在香港行使外交權力的機構。中國在歷史中處理外交事務的機關,你又知多少?

快快闖過以下7關,認識中國古今的外交機關!

文﹕盧詠、黃郁文、袁柏恩

圖﹕秦偉、資料圖片

參考資料:唐家璇主編(2000)《中國外交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一關﹕唐

初唐為中國古代罕有盛世,國力強盛,各國來往使節繁多。你可知道當時外交事務由禮部四司哪個司負責?

a. 禮部司 b. 祠部司

c. 膳部司 d. 主客司

答案﹕d

主客司主責外交事務、接待儀式等,不過膳部司亦會參與食宿安排。

此外,唐代還有很多機構協辦外交事務,例如典客署—隸屬鴻臚寺,長官為典客令。別國外交使節來華,貢獻物品、宴會邀請、迎送等事務皆是典客署的事務,連使節患病、死亡、領賞、拜謝方式等都要處理。至於來使因事故未能及時返國,均由客省代為照顧食宿。客省主要接待滯留使員,正常往來的使節則由鴻臚寺的客館負責。

第二關﹕宋

承襲唐制,宋代亦設鴻臚寺,主要執行各國朝貢、宴勞、送迎等禮儀事務。自從羅盤針在航海中使用,加上海陸交通的發展,有利宋朝與鄰國及海外諸國發展外交、通商關係。

宋代由哪個部門負責管理通商貿易,接待來使朝貢及登記工作?

a. 市舶司 b. 理藩院

c. 四夷館 d. 客曹

答案﹕a

市舶司又稱市舶提舉司、提舉市舶,設於廣州、泉州、明州、杭州等地。

為方便來使或來商聚集,宋朝設有蕃坊,由市舶司管理。來使及來商可在坊內從事貿易、宗教等活動。後來設置的蕃學,性質大同小異,專供來商及來使的子弟上學。

第三關﹕元

元朝建立的蒙古大帝國,空前強大,對貿易、宗教和文化交流持積極和開放政策。為管理少數民族及外國使節朝貢事宜,元朝政府設立什麼外務機構?

a. 鴻臚寺 b. 會同館

c. 理藩院 d. 四夷館

答案﹕b

為有效管理海外貿易,元朝頒布元市舶法則,規定﹕商舶返回和入口蕃舶,市舶司按運載的貨物徵收舶稅;不許下海向諸蕃販賣金、銀、人口、軍器等。法則更訂明違法的懲罰。這是中國史上第一部較完整的關於中外商舶從事海外貿易的管理細則。

第四關﹕明

明代中國是亞洲的強大國家。從1405年起,三寶太監鄭和率領2.7萬多人下西洋7次,足遍及東非、紅海沿岸的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你可知道明朝掌內外出使的是什麼機構?

a. 押蕃使 b. 蕃坊

c. 行人司 d. 外務部

答案﹕c

行人司除了負責外交出使外,還主責頒行詔書赦文、冊封各國宗室、招聘各地人才及賞賜、慰問、賑濟等工作。

第五關﹕清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朝盛世,在外交上掌握主動和自主權,故清朝前期與周邊亞洲鄰國保持了傳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繫,朝貢往來頻繁。但至晚清國勢積弱,加上歐美國家由海路到來開拓殖民地或發展貿易,外交衝突頻生。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廷特設哪個外交機構,專門辦理外交及洋務工作?

a. 四夷館 b. 蕃坊

c. 理藩院 d.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答案﹕d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掌管與各國交涉、派使、通商、關稅、購製船炮等事宜。

八國聯軍之役後,清廷於1901年成立外務部,取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部內又設有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日本5國的國處,處理與各國交涉事務。外務部還附設儲才館,專責培訓外交人才。

第六關﹕民國

辛亥革命後,1912年1月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設立外交部,隸屬臨時大總統。但由於當時中國政局混亂,外交部亦多番易名,次數多達幾次?

a. 2 b. 4

c. 6 d. 8

答案﹕b

1912年5月袁世凱將外交部之名由「南京臨時政府外交部」改為「北京政府外交部」。1925年,孫中山在廣州正式命名外交部為「廣州國民政府外交部」。此外交部於1927年1月隨國民政府遷到武漢,並易名為「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同年4月正式併入南京政府,改名為「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

第七關﹕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外交部亦於同年11月8日成立。當時首任外交部長周恩來根據各國對台灣問題的不同態度,創造了多層次的建交方式﹕完全建交、半建交和暫不建交、只建立商貿關係等。

另一方面,為了落實「一國兩制」,中央政府針對特別行政區的外交事務,分別於香港九七回歸後及澳門九九回歸後設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及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現時外交部駐港特派員是誰?

a. 呂新華 b. 馬毓真

c. 吉佩定 d. 楊文昌

答案﹕a(餘下3人均是外交部前駐港特派員)

知多點

外交機關的基本職能

◆代表派遣國出訪

◆代表本國政府跟接待國政府聯繫和交涉,商談兩國關心的國際問題和兩國關係上存在的問題等

◆在國際法許可的範圍內,保護本國及其僑民和企業在接待國中的利益

◆通過一切合法手段,即透過接待國公開的報刊、出版物、廣播,以及與接待國官方機關接觸等途徑,了解和調查接待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情,並向本國政府報告

◆促進本國和接待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發展兩國間的經濟、文化和科學關係等


外交掠影

蘇聯首與新中國建交

【明報專訊】不說不知,新中國外交部成立後的最先決目標,是要摧舊中國的外交關係。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理念,是要擺脫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控制,清除這些國家在華的特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獨立自主。

1949年10月,外交部長周恩來具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送達各國政府,表示新中國願與各國建立正常外交關係。最先與新中國廢除舊制並建立新外交關係的是前蘇聯,該國駐華大使在外交部成立前已向新中國提交國書。


中外對碰

與中共建交 須與台斷交

【明報專訊】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天,中國嚴正宣告與外國建交的原則 ﹕「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凡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要表明與台灣當局斷絕一切外交關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此外,中央領導人屢次重申及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分別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亦成為了中國外交的基石。該五項原則於1953年由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出,當時,周恩來在中南海接見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印度政府的代表團。中印於1954年4月29日簽訂《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及交通協定》,就是五項原則第一次被寫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簽署的正式文件的前言中。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