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李鴻章 無力挽狂瀾

【明報專訊】晚清外交,不外「喪權辱國」4字。李鴻章,得清朝重用而位極人臣,多次簽訂和議,背上「人皆曰可殺」的賣國惡名。然而內治不修,外交束手,割地賠款,定城下盟,罪過豈能推在一人身上?

李鴻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縣人。他早年投筆從戎,屢立大功;其後興洋務,建海軍,辦外交,歷任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大臣、湖廣兩江兩廣直隸總督,位極人臣。從政40年,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他有關。

1883年,法軍入侵清朝屬國安南(今越南),至1884年,法國一面在中國與越南邊界用兵,一面派艦隊進攻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及台灣。法國海軍上將孤拔(Courbet)電報回國要求增兵,李鴻章乃行「伐謀伐交」之策,以夷制夷,英法兩國大使曾紀澤(曾國藩長子)促請英國調停。此事雖未成功,法國政府仍有所顧忌,孤拔增兵之議被否決。後來侵台法軍久攻不下,清軍於越南戰場取得鎮南關大捷,促使法國請和。此役之後,李鴻章的外交手段漸為列強注視。

與法戰事未了,日人又乘機生事,策劃朝鮮宮廷政變。清軍入朝打進皇宮,日軍大敗,日人遂派伊藤博文來天津交涉。是時中國與法國和局方成,李鴻章本有傲慢之氣,見強如法國亦要求和,蕞爾日本能有何為?於是斷然拒絕日本要求中方撤兵賠償等要求。然而他應允他日朝鮮有事,中日兩國派兵必先知照對方,種下日後甲午禍根,可謂誤國失機。

1894年甲午戰爭大敗,喚醒國人4000年大夢。李鴻章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北洋海軍一役覆沒,海防兵力遂盡,清廷遣其赴日媾和。中日兩方5次談判,日方寸步不讓,要求割讓台澎奉天,議和而不談停戰。

其後李鴻章遇刺,臉頰中彈,世界輿論嘩然,一片同情中國之聲。日方大驚,決定停戰。醫生囑咐動手術拿出彈頭,但須靜養多日,不可勞神。李鴻章堅拒,指和談刻不容緩,不能延誤國事。雖有忠憤之氣,卻於事無補,李鴻章最終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留下賣國惡名。

有評論說他是大手段的外交家,也有說他是小狡獪的外交家。無論是大是小,所謂弱國無外交,他縱有多強的外交手段亦無用武地,更遑論李鴻章的外交策略算不上第一流,不過是以夷制夷,可惜列強從不受他操縱。

文:曾祥泰

必答題
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於何時成立?
答案:
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每年同日為「聯合國日」。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聯合國憲章制憲會議在美國三藩市召開。中華民國派出宋子文為團長,成員包括顧維鈞、魏道明、胡適及董必武等人。同年6月26日,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關鍵字
以夷制夷

【明報專訊】晚清積弱,列強幾乎瓜分中國。李鴻章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如中國受甲國侵略,就尋求乙國丙國幫忙調解;乙國來犯,就求甲丙丁干預。平時無來往,遇事方求助,這種戰略從未收效,反而往往因此損失更大。

想一想

‧列強環伺,十戰九敗,李鴻章簽訂數條割地賠款不平等和約。代表戰敗國談判,應如何「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

‧考慮戰敗後如何減少損失未免消極。試易地而處,身為重臣應如何改變內治失政、外交無謀的困局?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