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七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馬關條約 失台灣半世紀

【明報專訊】大家除了擁有中文名字,往往還會挑選英文名,方便溝通,所以,你既是陳小明,又可以是陳約翰。而數十年前的台灣,人民不單有中文名字,還擁有日本名稱,就像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的日文名是「岩里正男」。若要追本溯源,就得從百多年前日本部署侵佔中國,奪取台灣說起。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積極向外擴張,中國就是其策略的第一步。踏入19世紀中葉,清廷積弱,日本乘勢窺探中國虛實,終在1871年找到藉口。

清廷被迫放棄台灣管轄

當時,琉球漁船遇到風暴,漂流到台灣,被當地高山族殺掉54名船民。日本向中方交涉,中方卻推搪說殺人的是土著,清廷管不到。於是日本跟據《萬國公法》,以「文明國」身分合理侵略「政教不及」之地,遂在1874年5月出兵台灣。

當日本在台灣琅喬強行登陸時,遇到高山族人民反擊,加上不熟悉地理環境,運送物資遇到極大困難,日本損失不少。此時,清政府派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到台灣佈防。雙方交戰在即之際,日本派特使大久保利通抵達北京,與清廷交涉,1874年10月中日兩國訂立《北京專條》(又稱《中日台事專條》),中國賠銀50萬,承認日本侵台為「保民義舉」,日本始從台灣撤兵。

日本雖從台灣撤兵,然其佈局已明顯為奪取琉球群島及台灣做好準備。1875年日本派兵佔琉球,4年後改名為沖繩縣,琉球自此滅亡,不再是中國的藩屬。

甲午戰爭大敗 簽下馬關條約

19年後,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中國大敗,於1895年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從此,日本統治台灣達50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1945年始將台灣交還中國。

文︰明報特約記者 莊一言

必答題
九一八事變前後,國民政府用什麼政策處理內政與外交關係?
答案:
「攘外必先安內」。1931年7月23日,蔣介石在《告全國通電》中首次提出這政策,他認為攘外先要安內,即抗日先要剿共(共產黨)。

至1936年西安事變,蔣受張學良脅迫,才在中共一息尚存之際宣布全面抗日,導致翌年中日開戰。中共得以休養生息,後來壯大奪取政權。

關鍵字
《萬國公法》

《萬國公法》是一部國際法著作。1864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 1827-1916),翻譯了美國國際法學者惠頓(Henry Wheaton)的著作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此書讓當時的清廷政府初步認識到,國與國之間是有相互制衡的法律及協定。

治台「皇民化」

日本管治台灣50年,先後採取高壓和同化政策。統治初期,日本多次遇到當地人民反抗,遂展開多次打壓行動。其後,日本改施同化政策,1937年起,發動「皇民化運動」,強迫台灣人使用日語、日本姓名、奉日本天照大神、穿和服,並禁止當地人使用漢文和台語。


想一想

19世紀的中國,外憂內患充斥,面對日本的入侵,不單未能抵抗,別國亦沒有伸出援手。時移世易,今天的中國已躋身世界列強,她在國際舞台上的最佳伙伴又是誰?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4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