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待客之道 賓至如歸

【明報專訊】別國元首使節千里迢迢而來,讓他們感到招呼周到、賓至如歸,是國家待客之道。可是,春秋時代,堂堂大國晉國就曾因為招呼外賓不周而被別國使臣指摘,「賓至如歸」這成語也是從這段歷史小插曲而來。

「賓至如歸」,指的是客人得到很好的招待,感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歸」便是回家的意思。這個今天經常被服務行業用作口號的成語,其實出自春秋時代一段歷史小故事。

根據《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春秋時代,鄭國使臣子產奉命出訪晉國,晉平公卻擺出大國的架子,遲遲不肯接見,只招待他到狹小的賓館。子產在賓館等了很久,也不見晉平公,便下令手下把賓館的圍牆拆了,讓載貢品的馬車一字排開。

晉國的人見狀,馬上報告大王。晉國大夫士文伯便來責備子產﹕「我國為保證來賓安全,所以才修了這賓館,築了高牆。現在你們把牆拆了,來賓的安全由誰負責?」

子產從容不迫答道﹕「我們鄭國雖小,卻按時前來進貢。這次晉國國君沒有空閒接見我們,我們所帶來的禮物,既不敢冒昧獻上,又不敢讓它們日曬雨淋。

「我聽說從前晉文公做盟主時,接待諸侯來賓並不是這樣。那時晉侯的宮室低小,賓館卻富麗高大,把客人招待得井井有條,接見亦有定時,諸侯來了,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但如今,你們的宮殿寬廣,賓館卻像奴隸住的小屋,客人來了,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被接見。我只好把牆拆了,以免這些禮物擺在外頭受風吹日曬。」

士文伯聽子產說得有理,也無言以對,便回去稟報晉平公。晉平公自知理虧,立刻接見子產,又命人把賓館修好。

子產這段說話中的「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句子,便成為了成語「賓至如歸」的出處了。

文﹕明報特約記者 李艾莉

必答題
為了反對德意日的侵略和威脅,26個國家聯合起來於1942年簽署了什麼宣言?
答案:
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約定﹕「加盟國應盡其兵力與資源,以打擊共同敵人,且不得與任何敵人單獨媾和。」中國是首先在《宣言》上簽字的四國之一(其他三國為英國、前蘇聯、美國)。

關鍵字
國賓

外國賓客按職位高低,會受到不同的招待規格。國賓,就是指最重要的賓客,即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一些國家,國賓指的甚至僅限於國家元首,例如日本,政府首腦只被稱為「公賓」。而外國副元首、政府副首腦、外交部長等,則被稱為「重要外賓」。

著名的釣魚台國賓館,就是中國國家領導人接待各國元首和重要客人的超星級賓館,裝修豪華,正正符合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的原則。


想一想

假如有人邀請你到他家裏作客,當你去到他的家時,那人卻只顧做自己的事,不理會你,又把好東西都留給自己吃,你有何感想?另外,假如你是子產,你會否像他一樣把賓館的圍牆拆了,來換取晉平公接見的機會?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