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甲午戰爭 中日糾紛之始

文章日期:2007年1月5日

【明報專訊】香港近年「韓風」大盛,南韓出產的影片、劇集、明星,每每成為各方追捧的對象。其實,遠於百多年前,朝鮮早已是中國和日本的獵物,兩國甚至因此而掀起首場戰事——甲午戰爭!

自從中國在鴉片戰爭戰敗後,列強紛紛前來中國分一杯羹,中國「天朝大國」的地位蕩然無存,清廷明白到唯有自強才能自救,推行「洋務運動」,效法西方的科技及軍事技術。此時,亞洲的另一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積極向外擴張,更瞄準中國,第一步就是先取她的藩屬朝鮮半島,也即今天的南北韓。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日本籍平東學黨之亂派兵朝鮮半島,其後又藉口要改革其內政,不肯撤兵。中國希望循外交途徑解決事件,用「以夷制夷」的手法向列強求助,但各國基於自身利益並不干涉,這顯出當時的中國無論在外交及國力上,均是勢孤力弱。日本此舉是要向中國宣戰,不達目的不罷休,並先下手為強,於1894年7月25日突襲中國在牙山口外的豐島戰艦,兩國正式開戰。由於該年是甲午年,因此史稱之為「甲午戰爭」。

此戰是現代史上中日首次交鋒,也被視為兩國變法成果的一次比併,但中國在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平壤之戰、威海衛之戰均告大敗,不但暴露了中國新組成的現代化海軍——北洋艦隊作戰力不及日本的先進艦隊,戰敗更標誌洋務運動失敗。

起初,各國對此戰抱觀望態度,眼見中國連番受挫,英、俄、美、法、德列強恐日本勢力過大,積極介入調停,加上兩國虛耗甚大,戰爭才得以終結。此時的清廷已是驚弓之鳥,急於向日求和,同年派出李鴻章往日本馬關,於1895 年4月17日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另一喪權辱國的條約──《馬關條約》。

文︰明報特約記者 莊一言

插畫﹕巧竹

必答題
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誰陪同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訪日?
答案:
國務委員兼外長錢其琛

關鍵字
馬關條約

【明報專訊】《馬關條約》又稱《下關條約》、《春帆樓條約》,是中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主要條文有:

1. 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白銀;

2. 中國放棄朝鮮的宗主權,承認其為獨立自主國;

3. 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4. 中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5. 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6. 兩國給予彼此最惠國待遇;

7. 中國不得逮捕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人員。


想一想

你會怎樣形容現時的中日關係?你覺得中日兩國哪些地方可有互相借鏡?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