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駐外公使 郭嵩燾
不少人夢寐以求到外國留學,認為「浸過鹹水」、操得一口流利英語是優越象徵。當他們理所當然地崇洋的時候,可有想過在130多年前的中國,出使他國卻被視為天理不容!
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1818-1891)是洋務運動倡導者、外交先驅。他經歷兩次鴉片戰爭,親睹官場貪污舞弊對國家之損害,見識過英國先進軍力,於是明白到若中國「爭氣」、願意了解別國國情,亦可與別國平起平坐,不必受人欺凌。
1875年,一名英國官員在雲南跟當地人衝突間喪命;英國逼令清廷派員赴英道歉。清廷將這「丟臉」差使交予郭嵩燾,並命他賠禮後不必回國,「順道」出任駐英公使。中國首位駐外使節,就在這種無奈中誕生。
仍視中國為天朝大國的保守派大臣本就不齒洋務主張,對郭嵩燾出使一舉更是痛心疾首,認定他壞中國清名;就連同鄉也為他感到羞愧,企圖搗其宅泄憤。
鼓吹英式政治文化 受盡屈辱
但眾人的誤解與唾罵並沒動搖郭嵩燾的信念。他在欠缺培訓和協助下,用心考察英國政治,探討資本主義,研究民主體制。年逾花甲的他,半輩子所學的都是儒家經典,卻能擺脫君權至上的思想,認定英國立國千年不敗之原因,是議會和政府能互相制衡。
郭嵩燾把駐英見聞輯錄成書寄回中國,希望清廷能參考英國治國之道和文化,例如穿外國人的衣服、向他國君主起立致敬、聽音樂會時仿效洋人索取節目單等。此舉再度激起公憤,官吏紛紛對他提出種種極盡愚昧的指控;在各方壓力下,清廷只好命郭氏回國。
郭嵩燾在羞辱中出使,在羞愧中回國,心灰意冷下歸隱田園;而他倡導的洋務主張亦因孤掌難鳴,化為泡影。不過,他說「流傳百代千年後,定識人間有此人」,反映他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中國現今的外交政策,不就體現了他這句話嗎?
文:明報特約記者 王思慧
必答題
中國何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答案:
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享有世貿組織所有成員在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方面所給予的最惠國待遇。
|
|
|
關鍵字
洋務運動
又稱自強運動,由清朝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洋務官員發起。當時清政府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加上太平天國運動,內憂外患;洋務運動可說是當時一個自救運動,希望以西方的機械技術及軍事技能為工具,同時維持中國道德文化及政治制度,務求做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鞏固國力。
相對於洋務運動,後來的「百日維新」運動主張更全面的改革,不僅以西學為工具,亦推廣西方文化。
想一想
假如你的某種想法或某個建議得不到任何朋友的支持,甚至所有人都極力反對,你會有郭嵩燾那種獨排眾議的勇氣,擇善而固執的堅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