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系列報道
張騫 走出絲綢路

【明報專訊】如果說「路是人走出來的」,那麼,著名的「絲綢之路」可說是西漢時期探險家張騫一步一腳印,憑傲雪欺霜的意志走出來的路。
漢武帝時期的張騫,受命率百人前往西域,尋找被匈奴趕走的大月氏,以期合力擊退匈奴。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向西域進發,雖能忍耐日曬雨淋的凶險旅途,卻始終難逃被匈奴俘虜的命運。為了軟化張騫,匈奴在軟禁他期間,要他娶匈奴女子為妻,生育孩兒。經歷11年軟禁生涯,謙厚的張騫甚受當地人敬重,生活安穩,匈奴人滿以為他會以此為家,對他放鬆戒備。

然而,安穩生活沒令張騫忘卻通西域的使命;他乘匈奴不備即倉卒逃亡,出生入死向西進發;為的,就是要完成尋找大月氏、擊退匈奴的使命。踏破鐵鞋,張騫終於找到大月氏;倒是當時已於阿姆河安居樂業的大月氏無心戀戰,不願再跟匈奴開戰。

兩度出使 打通西域

無法完成使命的張騫,在歸途中再被匈奴擄去,復又設計逃出,終回到長安。是次出使西域長達13年,歷盡艱辛;雖無法完成使命,卻讓中原掌握了西域實,激發漢武帝擊退匈奴的決心。西元前119年,漢王再派張騫出西域,忠貞的他自是義不容辭。

張騫兩度出使西域,打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從此,西方使者、商人均藉此路進入中國,而中國的絲綢特產亦能運到國外,後人便稱此路為「絲綢之路」。張騫開拓了絲綢之路,是令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使節。若非古代使節具備張騫這種傲雪欺霜的精神,中國的外交路看來是另一番景象了。

文:明報特約記者 王思慧
插畫:巧竹

必答題
「六方會談」包括了哪幾個國家的代表?
答案:
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南韓、北韓。第一次六方會談於2003年8月27日在北京舉行,主要就北韓核武問題談判。今年11月訪問北京的美國特使、助理國務卿希爾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六方會談中國代表團長武大偉就六方會談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透露六方會談可能在12月中旬恢復。

關鍵字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是古時中國連接中亞、西亞及歐洲的陸上通道。經此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最為重要,是以得名。
從長安出發西行,經河西走廊,出陽關、玉門關為東段;穿戈壁,越嶺,至中亞鹹海、伊朗一帶為中段;從鹹海、伊朗以西至歐洲為西段。絲路東段的西部至中段曾長期被匈奴隔斷,至張騫通西域時才打通。此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聯繫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更向西伸展到地中海,成為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想一想

大月氏與張騫同因受制於匈奴而於異地落地生根;前者為安逸生活而將國仇家恨拋諸腦後,後者則放棄樂業安居,冒死完成使命。對於截然不同的兩種取向,你有什麼看法? 假如你是張騫,又會如何抉擇?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