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s
 
第十五屆「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
 

返回目錄

參加外交知識賽認識家國 (2007年3月30日)

【明報專訊】「中美於何年建交?」、「日皇於哪一年首次訪華?」這些題目可會難倒你?「第一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校際賽筆試於上周六(3月24日)舉行,全港有117間中學共400多名學生參加,有學生表示,為了應付比賽積極備戰,平時會多看《明報》的外交百科專欄呢!

比賽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教育統籌局及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主辦,校際初賽筆試分初中組和高中組,內容包括當代中國外交、外交常識、香港對外交往史等。試題形式有選擇題,也有觀點陳述,學生需要在30分鐘內完成。

中國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解曉岩專程到考場為參賽學生打氣,他表示﹕「這次比賽是很好的國情教育,學生可以了解很多的東西,例如文化、經濟、外交等,非常有意義。」

他認為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愈來愈多,希望學生可透過比賽更了解中國。「學生最重要不是拿A+、A-,而是藉參與的經驗,增加對國家外交的認識,對中國國情、過去和將來了解更多。」

五強學生獲邀訪北京外交部高官

公署發言人宋榮華對學生參賽反應熱烈感高興。他指出,從一開始策劃比賽便希望讓學生有興趣去了解國家外交事宜,所以進入總決賽最後五強的學生,均獲邀參加訪京團,到中國外交部與重要的高官會面。他表示﹕「外交部很多地方會開放給學生,例如會議場所、釣魚台國賓館等,讓學生能體驗氣氛。學生也能參觀天安門、長城等名勝,了解外交是豐富、多采。」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傳訊事務經理麥美娟認為學生比賽認真,並勉勵勝出的學生不要驕傲;未能勝出的學生也不要氣餒,繼續努力學習。

校際準決賽將於4月14日舉行,屆時有必答題、搶答題和分析模擬題,並以普通話口試進行。教統局首席教育主任(課程發展)容寶樹指出,問答題能增加比賽的緊張度,分析模擬題則能增加趣味,讓學生分析外交情境。「比賽不希望學生去強記、去背誦,而是由學習的過程去內化學生對外交的知識。」

文﹕李婉華

圖﹕李婉華、董玉金

相關文章
比賽詳情
學生聚精會神地閱讀有關書籍及資料,為比賽作準備。
學生正埋頭思考問題。
「第一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筆順利舉行,工作人員喜上眉稍。
張雅淇(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中三,左)﹕比賽有一定難度,因為課程很少接觸外交,需要自己發掘多些資料。平時多看《明報》的外交百科專欄、新聞和書籍,如錢其琛的《外交十記》,令我獲益良多。賽後我覺得外交很有趣!劉靜(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中三,右)﹕平時會看多些外交書籍,比賽令我對外交認識多了,也肯定了自己的國民身分。
鄭港恒(左)(文理書院(香港),中三)﹕平時會上網找資料,也會到圖書館借閱一些關於中國歷史的書籍。
黃靜文(右)(拔萃女書院,中六)﹕用了3星期準備,會把有關的資料印下來,寫timeline(時序),把資料分類,與同學討論。
周昕希(右)(匯基書院(東九龍),中一)﹕筆試的題目不是太難,只是填充題有些字不懂寫。比賽讓我學到多些近代香港史和中國外交知識。

 
協辦:
復旦大學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明報 香港電台 香港教育城 巴士的報

明報網站‧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2022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